“散落民间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可能承载着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今年76岁的福州老华侨孙敏先生将他收藏多年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分摊开来,摆在桌上,回忆起过去的岁月。 受此影响,在美国多年的孙老对于国内珍贵的老钱币,就开始特别留意,直到一天他遇到了这套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 喜欢研究历史的孙老介绍,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内开始营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 边区银行设在边区行政委员会所在地,在冀晋、冀中、冀热辽各设分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包括总行、冀中分行、冀热辽分行)共发行57种年版的纸币,面值多达14种。晋察冀边区票当时在山西、河北、察哈尔省、热河省以及辽宁西部、内蒙古、山东德州地区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流通。直到1948年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合并,成立华北银行,晋察冀边区票才停止流通使用, 同年12月1日,按5000元折合1元人民币兑换收回并停止流通。 “单从钱币收藏价值上讲, 这些纸币的价值也许有限,但它很有可能成为珍贵的革命历史的见证。”孙敏最后说。 文/图_雪晶 注_原文版权属于本社,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